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学院始终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扎实推进。学院领导高度关注“现代心灵驿站”这一校园智慧心理服务平台的建设,多次了解、实地指导项目进展,强调要以“以学生为中心,以关爱为纽带,以实效为目标”,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,全方位守护学生心灵成长。

近日,学院心理健康教研室依托“现代心灵驿站”平台优势,精心筹备并创新性地开展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》课程实践教学活动。该课程设有心理知识科普、沉浸式情境教学、小组互动体验、课堂深度反思与分享,以及量化评估与反馈机制五大核心环节,致力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,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。?

启心廊:探索心理世界,开启成长之门

“启心廊”营造出温馨、静谧且舒缓的环境氛围,以心理现象科普为切入点,带领同学们探索奇妙的心理世界。在老师的引导下,同学们参观体验了“积极心理学”、“奥秘之脑”、“情绪森林”、“调整不合理信念”、“社交迷航”、“睡眠魔法”等多个模块,系统学习了应对日常心理困扰的策略与方法。通过角色扮演、互动讨论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体验,切实感受到心理调适技巧在日常生活、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有效运用。一位同学分享道:“这种互动学习比单纯听课更有趣,让我更懂得如何调节情绪。”


心天地:打造专业心理服务阵地

在学院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,“心天地”心理中心成为一大亮点。秉持“给心灵加氧气 为成才引路”的理念,“心天地”构建起完备的心理服务体系。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体辅导,帮助他们深入剖析自我;团体辅导室和团体沙盘室则促进学生互动协作,提升人际交往能力。此外,“心天地” 还配备了多种身心调适设备,如VR动感单车,能让学生仿若置身于自然,在运动中舒缓压力;“心理游戏智能化设备” 通过趣味互动,帮助同学们提升专注力、情绪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;“自助宣泄仪”为同学们提供安全、私密的情绪释放空间,助力他们以健康的方式疏解负面情绪,感受内心的平衡与力量。

同时,“心天地”还通过趣味方式普及心理学知识。各类经典心理学实验和图片展板,吸引学生驻足探索。例如“视觉游戏”,让学生惊叹眼睛也会“说谎”;经典心理学实验则助力学生提升人际互动能力。

逸心港湾:科技互动,点亮心灵之光

“逸心港湾”展区项目凭借创新、科技,成为同学们热衷的心灵探索地。这里推出的“情绪拼图”“心灵的窗户”“脑电波赛跑”等特色项目,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趣味互动体验,吸引众多同学参与。

在“情绪拼图”区域,同学们通过互动拼图和不同颜色背景墙,直观感受不同人对同一表情或情绪的解读差异,学习情绪背后的色彩心理学原理,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,比如通过观察衣服颜色变化觉察情绪。一位同学兴奋地说:“拼图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心情变化,太神奇了!” 活动最后,大家还上传了自己的微笑照片,传递快乐。


“心灵的窗户”借助微表情识别系统,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观察眼部动作猜测情绪。这不仅考验观察力,还让大家意识到非语言信号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。有同学分享道:“以前没注意,现在才发现眼神和表情能传递这么多信息,以后要更注意自己的非语言表达方式?!?/span>

“脑电波赛跑”最受欢迎,参与者佩戴脑电波传感器头带,靠专注力控制小赛车前进。比赛中,有的同学用深呼吸等技巧快速进入状态,有的则因紧张分心导致赛车停滞。同学们在竞争中深刻体会到专注力对行为的影响,切实意识到可以通过训练提升注意力。

参观体验结束后,同学们在“心愿墙”和“回音壁”留下了自己的心灵感悟与成长愿景,便签上满是对未来的期许、体验收获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鼓励,形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交流空间。

此外,同学们积极参与线上问卷调查,为场馆优化建言献策,希望增加互动项目、定期开放场馆,让更多人感受心灵放松。

展望未来,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卫生服务中心将继续以“ 现代心灵驿站”为依托,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融合,持续优化心理服务体系,以满足师生多样化、个性化的心理需求。在课程育人方面,学院将加大投入,不断丰富教学内容,创新教学形式,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。通过一系列努力,营造一个关爱与支持并存的校园心理环境,使得每一位师生都能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、工作和生活,让心灵之花在校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。(一审/熊小娇  二审/周燕琴  三审/甘金初)



心理健康教育与卫生服务中心

2025年3月27日